|
|
|
|
《细讲弟子规》第27集课程复讲 |
陈红学长 |
|
《弟子规》第27集
学习提纲:
1、怎样落实借人物,及时还? 2、东西方对信的不同态度? 3、信的理解? 4、父子有亲中对信的理解?(含师生关系) 5、君臣有义中对信的理解?
学习内容:
1、怎样落实借人物,及时还? 借人家的东西,说好什么时候归还,一定要讲诚信,守承诺,要谨慎。不然会失掉一个人的道义。如果怕自己忘记归还的时间,可以在行事历上注明,这样常常看到,就可以提醒自己。【故事一】宋朝有个读书人叫郑濂,有一次向一个大户人家借了本书,说好十天归还。时间很赶。等到第十天的时候,天空下起了大雪,书的主人想,这么大的雪,郑濂肯定不会来了,结果郑濂仍然冒着大风雪,走了几十里的路来还书,主人很感动,就和郑濂讲,以后我们家的书都欢喜借给你看。所以当有人不愿意借我们东西时,我们一定要自我反省,因为一个人的信誉度都是靠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。
2、东西方对信的不同态度? 东方人对信的态度是代表一个人的人格。西方人对信的态度是白纸黑字。【故事二】蔡老师讲到五、六十年前,他外公家是开米店的,那时候很多人都没钱,就先把米拿走,也没立什么字据。一般过节的时候,大部分人都会来还钱,小部分人没来还,那是因为还是没钱。因为只要一有钱都会马上还。人与人之间信任。当然他外公也没有去要, 因为知道对方有难,再去要就失了一份道义。这是过去的人对信的态度,那现在的人呢?借钱的人是大爷,借人家钱的人是小弟。真是是非颠倒了。所以社会不是进步,是退步了。【故事三】深圳有个老板向一个农民买了块地,付了一半的钱,后面的就没有再付了,还欠这个农民六千块不还,这个农民就很生气,因为这是他唯一的一块地。后来就拿着炸药到那个老板的家中,和他同归于尽了。报纸有登出来,一条命值多少钱?六千块钱。所以人除了要守住自己的信用,还要时时感念别人对我们的帮助。绝不能该还有不还,还想占人家的便宜。
3、信的理解? 信,人言。言而有信。还有一层意思就是信义。道义、情义、恩义,用现在话讲叫义务、本分。
4、父子有亲中对信的理解? 第一、 父亲讲话一定要言而有信,否则说一套、做一套,儿子会不会尊敬你?【故事四】周朝的曾子,有一天,他的太太要去街上买菜,他的小孩也吵着要去,她就对她的小孩说,你乖乖在家,回来给你杀猪肉吃。结果这话被曾子听到了,等他的太太回来,看到曾子正在磨刀,就对他说,我是和孩子说着玩的,你还当真啊!曾子就对他的太太讲,假如你对孩子有一句不守信的话,那这一辈子别想让孩子信任你。 第二、 第二、父慈子、子孝父。父子有亲、母子有亲,这是天生的道义。【故事五】宋朝有个读书人叫朱寿昌,他的母亲不是父亲的原配,在他七岁那年,他的母亲被父亲的原配逼出家门改嫁,朱寿昌那时还小,就面临人生的悲剧和考验,但是他念念都想着将来一定要把母亲找回来。后来他事业发展得也很好,宋神宗时代他也当了官,在他五十七岁那年,已经整整五十年了,他就对所有的亲人说,我要去找我的母亲了,如果找不到,我也不回来了。后来在偏远陕西同州这个地方,下起了雨,他就在此停留。因精诚所至,金石为开,就有缘打听到了母亲。他不仅将母亲接回了家,还将母亲后来生的弟第妹妹一并接了回去。这都是一种道义、情义和恩义。因为兄道友、弟道恭,兄弟睦,孝在中。【故事六】宋朝还有个读书人叫黄庭坚,文学很好,做官做到太史的职位。但每天亲自给母亲洗尿桶。不是家里没有仆人啊!他是在尽儿女对父母应尽的本分。尿桶都洗了,其他的事更是尽心尽力。那反观我们现在的人呢?赚大钱了,就自以为是了,对父母都是用钱在尽孝,都失去了那一份恭敬心。 师生关系:师生关系属于五伦里的父子有亲,因为一日为师,终身为父。古时候,父母往生,子女要守丧三年,老师往生,做学生的要心丧三年。这也是一种对老师的恩义。【故事七】孔子教学,他有三千弟子,七十二贤人。在他往生的时候,几乎所有的弟子都在孔子墓前建房子守丧三年,其中有个叫子贡的弟子守了六年,因为在孔子往生的时候,他在别的国家做生意,没有亲自送老师走,所以守完三年,自己又加了三年。【故事八】明朝的史可法,他的老师叫左忠毅公,当年左忠毅公是朝庭的官员,有一次进士考试,左忠毅公当主考官,为了能找到贤才,他就微服出巡,到附近的寺庙里看看。刚好走到一个房间,看到史可法睡着了,桌子上是一篇一气呵成写好的文章,左忠毅公看完之后很感动,文章中充满了爱国爱民的气节。当下他就把大衣脱下来,给史可法披上。等考试的时候,突然看到一篇考卷精神振奋,马上将其面署第一,他认定这就是史可法的文章。因为气节一致。当时有个规定,就是状元一定要认主考官为师。史可法就选了良辰吉日到左忠毅公的家中拜他为师。左忠毅公就对他的夫人说,将来承传我事业的不是我的子嗣,而是这一位学生。后来他们师生同朝为官,明朝末年,宦官当政,他的老师被陷害入狱。受严重的刑罚,铁片烧红了烫眼睛、膝盖以下都被切掉了。史可法非常着急,就求监狱的士卒能让他见一见老师,士卒被他的真诚打动,就让他扮成拾垃圾的人,穿得很脏混进去,当史可法看到老师被折磨成这样子时,不禁失声痛哭,扑倒在老师的脚下,左忠毅公那时已经看不见了,就用双手把眼睛撑开,听到是学生的声音,就很生气对史可法讲,你是什么身份,你是国家的栋梁,怎么可以身陷这么危险的境地,与其让奸人陷害,不如我现在就打死你,说着就捡起石头向史可法砸去,史可法只好匆忙逃离了。左忠毅公在那种情形下,看到最亲的学生,想的不是自己,而是国家的安危、是学生的安全。后来他的老师不幸去世。史可法担任国家要职去防守,他都不睡觉,让士兵轮流三班和他背靠背,士兵看了很心疼的对他说,大人,你这样下去会撑不住的。史可法说,假如我去睡了,敌人来了,国家遭受损失,我怎么对得起国家,更对不起我的老师。确实,他们对老师的教诲真正做到依教奉行。后来史可法每次回家,不是先探望自己的家人,而是先去探望师母。都把老师的家人照顾得很好。现代人很难体会那种师生之情。
5、君臣有义中对信的理解? 第一、君对臣,要君无戏言,臣对君,臣子答应君王的事也要尽心尽力去做。第二、君对臣要有道义、臣对君要有恩义(包含劝谏)。当领导的要时时为下属着想,不要只想着自己的荷包。当一个企业出现问题的时候,当领导的一定要负主要责任,要行有不得,反求诸己。绝不能把责任推到员工身上。这是君对臣的道义。当下属的也要时时感念公司和领导的恩情,我的孩子教育稳定,家庭生活正常,除了自己的努力,也不要忘了公司和领导提供的机缘,他们在扛风险。即便有不满,也不可意气用事,要正确劝谏,这也是为人臣子应尽的本分。凡事以和为贵,家和万事才兴。这是臣对君的恩义。【故事九】尧帝有一次在路上,看到士卒押了两个犯人,就上前去问,他们犯了什么罪,这两个人就说,因久旱无雨,实在找不到吃的了,就去偷了人家的东西给家里人吃。尧帝听完很惭愧,就对士卒说,你把他们放了,把我抓起来吧!是我的过失,第一,我的德行不好,没有感得雨来,第二,是我没有把我的人民教好。尧帝这一份至诚的心,说完,天空就飘来乌云,很快就久逢甘霖。了凡先生当官的时候,也是干旱无雨,他也是斋戒沐浴祈祷,后来感动天神降下雨来。【故事十】夏朝的大禹,他结婚后四天就离家去治水了,为了千千万万人民的安危,他八年三过家门而不入。最后终于用疏导的方法把水治理好了。我们教育孩子也可以采用疏导的方法,要顺势力导,按孩子的性情给予适时的引导。不能向大禹的父亲,采用防堵,最终会溃堤的。
经典句: 1、借人物、及时还,后有急,借不难。 2、人无信不立。 3、人而无信,不知其可也? 4、事非宜,勿轻诺,苟轻诺,进退错。 5、精诚所至,金石为开。 6、兄道友,弟道恭,兄弟睦,孝在中。 7、一日为师,终身为父。 8、十年寒窗无人问,一举成名天下知。 9、依教奉行。 10、君仁臣忠。 11、亲有过,谏使更,怡吾色,柔吾声,谏不入,悦复谏,号泣随,挞无怨。 12、君之视臣如手足,则臣视君如腹心,君之视臣如犬马,则臣视君如国人,君之视臣如土芥,则臣视君如寇仇。 13、上行下效。 14、行有不得,反求诸己。 15、三穷三富过一生。
末学:陈红 2012、9、10
|
|
感恩学长的分享! 注:以上修学报告由弟子规公益网读书会学长自行录入,弟子规公益网不作任何润色。
如何从其他学长的分享中受益? 《礼记·学记》曰“相观而善”,善学者是“见人善,即思齐,纵去远,以渐跻,见人恶,即内省,有则改,无加警”,这样才能受益。
|
|
|
|
|
|
|
|
|